《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》心得体会集合7篇
当我们备受启迪时,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,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。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《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》心得体会,欢迎大家分享。
《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》心得体会1我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,一看标题,还以为是写读书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的书,读完才知道完全不是这样的。这本书是作者从自己阅读过的500多本书中精选出来的50篇读后感,分为五个专辑,即:第一辑教学即创造,推荐了一组有关课堂教学和学生成长的书籍;第二辑教育即生活,强调教育和生活的关系,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亲子关系、家校关系、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等;第三辑学校即社会,突出说明学校就是孩子的社会;第四辑理论即支点,精选了九位教育名家的著作,有的是从哲学层面提炼出一般性的教育原则,有的是从实践层面归纳出教育策略;第五辑变革即未来,为我们展现了互联网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景。
读完整本书获益匪浅,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有两点:一是教育的未来;二是作者坚持读书的精神。
在第五辑中《可汗学院的奥秘》、《慕课来了》、《何为翻转课堂》,让我看到了未来课堂的样子,也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思考。
《可汗学院的奥秘》中提到“从对学生的期望看,现有的学习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缺少高期待。学生在考试中获得了60分的及格分就不用补考了,学生会因此而如释重负,学习中没有搞明白的知识和问题,会被这60分所掩盖,很多学生之所以会成为“学困生”,就是因为这些问题长期积累导致的。”因此,我看完书后也给班里的学生制定了目标,高期待,要求大部分学生单元测试必须达到90分以上,几个学困生必须85分以上,达不到要求的自己课下学习,找时间补考。几个单元学下来,效果很好,一些平时基础不太差但对约束不了自己的学生有了明显的提高。
文中还提到“对于小学生来说,能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时长大约是10分钟”可汗认为如果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上,每天学习一两个小时就够了。这一点相当颠覆我的认知,平时我们上那么多的课,重要的知识点不厌其烦地讲练,时间少了怎么能够?关于这个困惑《何为翻转课堂》给了我解答,“在我们的课堂上,很多学生并没有做好上课的准备,但已经坐在教室里听课了;学生经常孤立地完成一项学生目标,却看不到这个目标与其他关键主题之间的联系。。。。。。很多学生学会了在学习里混日子的把戏,却没有真正掌握学习的能力。”就是因为我们的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,缺乏学习的主动性,所以人虽然坐到了教室里,时间虽然用了不少,但效果却并不明显。
可汗学院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,录制不超过10分钟的视频,通过关于知识点的题库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,空出的时间可以展开各种实践的、艺术的、体育的活动,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快乐。翻转课堂也是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自己决定学习速度,通过教师制定的测量工具(如一套题)判断是否掌握了某一知识点。
翻转课堂学生自己说了算,是学生主动要求学习的,所以有主动性,而且是自己选择的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,让学生学会了承担责任。很羡慕这样的学习方式,但目前我还做不到,积极向着这方面努力吧。
再来说说对作者的敬佩。作者从20xx年开始,用10年的时间坚持阅读了500多本书,为每一本书写了读后感共200万字。平均每年50本书的阅读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呢?从书中我知道,作者没有大块的时间用来读书,他就将书放在手提包里,将旅途、会议间隙、饭前饭后、睡觉之前的零碎时间利用起来。
还说,有一次出差到旅馆的时候已经夜里11点了,而还有一本书的读后感没写,如果是我肯定放弃了,而作者坚持完成了当天的任务才休息。这种执着、这种坚持怎么不让人感动呢?
就像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的“坚持不懈地阅读,就是与最美景致一次次的邂逅”。我一定会像作者一样坚持把阅读坚持下去。
《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》心得体会2《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》一书收录了常龙生对50本书阅读后阐发的感受。常龙生10年来坚持每周阅读一本书并写一篇读后感,十年如一日。本书是在500多本书500多篇读后感中挑选出来的。“一千个读者,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”,每个人自有自己的独特感悟。
一、教师离不开阅读,读什么书很重要。
在这个书籍浩如烟海的时代,读一些根本书籍是捷径也是正道,围绕对应主题,思考相关问题,相信一定收获多多。
回忆自己的阅读经历,说不上走弯路,但确实存在某个阶段阅读内容缺失现象。常生龙局长这本《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》一书,涵盖了教师需要阅读的不同类别的好书。每个专辑里的选书作者都是精心挑选的,比如在“教学即创造”中,作者选取了名家于永正的《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——我的为师之道》。于老师是大家公认的当代教学名家,他的课堂如行云流水,与学生互动亲切自然,于自然出显功夫,学生学得开心也学得扎实。作者从于老师书中提炼出“自己先变成孩子”的学生观、“遵循教育规律”的教学观、“要时刻以身示范”的为师观。没有说教,道理自然深入人心。再如《教室里的电影院》是课程开发层面的,《教室怎样与学生说话》是师生沟通层面的,《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教学》是教学方式层面的……多角度阐释了“教学即创造”的现代教学观。
二、看书,人人都行,但是阅读,并不是人人都会。
仅仅看到这个书名,便觉得与众不同——不在文采,而在视角。当我捧起这本书时,委实也读到了这一点好处。念及家中书房里教育教学类书籍虽不及文学作品之多,不过数量也已比较可观了,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分享教育模式、教学理念、实践经验等等,总感觉这类书籍都在尽力诉说“该怎样做”,即便内容上乘,与读者之间(至少是于资质平平的我而言)仍是隔着一点距离;而这本《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》,则从“要读书”这一本原视角出发,通过作者的工作体会与阅读之间结合而得的思索体悟,使得读者明了自己与书籍之间就应达成一种精神的契合——相信通过用心阅读与吸收书中智慧,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思索,定有心得,亦有一试之愿。诚如作者在自序《让我们都来读书吧》一文中说,“……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,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难题,其中绝大多数的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和途径,并且已经被别人进行了总结,发表在各类著作、报刊或新媒体中。如果我们是一位读者,就可以在其中找到路径或答案,在前人的力挺下站得更高、行得更远。”以此语观之,读书大抵就是与教育相接的那座桥梁了罢。
三、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。
我以为,恪守作为教师的一份本真善良,心怀学生,是成就学生、成就教育的重要基础。这种善良并不单指做一个好人,对于教师而言,这既要化为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丰沛热情与精进钻研的精神,努力把“教师”从一种普通的职业定位上升到事业奉献的高度;又要化为对于学生在做人上与学习上的关爱 ……此处隐藏5743个字……作课后,就爱上了孩子们,坚持为孩子辅导写作,陪伴小学毕业。他用满腔的热情对待所教的孩子,做出了与众不同的成就。仅仅有爱是不够的,爱,是前提,重要的是要有智慧,也就是要有创造性。麦考特、雷夫、钟杰就是这样的老师。麦考特能让最调皮捣蛋的孩子认可是最好的老师,雷夫能让56号教室里的每个孩子爱上阅读,并在m、simayi、net教室里建立起世界上最小的经济体,让每个孩子学会远足前做好准备。雷夫的56号教室充满了魔力,我很早就买过这本书,读了一遍又一遍,从中获得了许多的启发,佩服雷夫的创造性教学模式。钟杰在转化问题生上有自己独创的方法,仅仅靠爱是不够的,关键是老师的智慧,有了教育智慧,才会让爱变得有价值,有意义。
吉诺特所说的这句话,对老师而言是一定要牢记心中的:“语言既能使人文明,也能诗人野蛮;既能使人受伤,也能使人得救。”说出去的话,如泼出去的水。常言说的好,“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”。最为老师,说话的方式尤为重要,骂人和训话是语言暴力常见的表现方式,侵犯隐私是语言暴力的一种体现,但质问也是一种语言暴力。
原来我们教聋孩子,因手语的限制,可能老师的话语不能完全传递给学生,即便是有语言暴力,学生仅从表情和动作上也感受不那么真切。而如今我们学校已经转型,面对新的群体,我们真的要在说话艺术上下点功夫,如何把话说好,让孩子们接纳,让家长们接受,这是需要下功夫的。孩子们需要我们鼓励,家长们需要我们去倾听。鼓励,让孩子们更加自信;倾听,让我们理解家长们的内心痛苦。理解、包容,接纳,慢慢地我们会发现,他们也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们。
“当教育不是发自内心的时候,当教育的语言不带着为善的情感的时候,教师那伪善的眼神和牵强的微笑就会很快被学生感受到。”这句话是不是在提醒我们,老师的语言至关重要?
老师的认可,是一缕阳光,会让孩子感到温暖,会催孩子们上进。我们都从孩童走过,回想过去的时光,能让我们深记心中的老师,往往是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关爱的老师。特别是那真诚的善意的话语,让人牢记一生。
特殊教育的教学工作是更需要有创造性的工作,一堂课,不再是单一的课程,需要多方面训练融合在一起,语文课中融合着动作康复,体育课中也渗透着语言康复。孩子们千差万别,对孩子的要求也变得有梯度,需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需要,设计课程内容,选择教学方法,有针对性地给孩子最适合的康复教育。
《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》心得体会7我也读过好多书,教育教学类的书略有珍藏。我怎么就没达到常生龙老师所说的读书境界:“每当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难题时,总有一本书在那里等着我,给我启迪,让我豁然开朗。”看完了常老师的《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》一书,我豁然开朗了,原来常老师读书是这样的。
一、善于找书
常老师的《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》中50篇文章就是50本书,在5个专辑后面还罗列了《本辑延伸阅读书目》共71本,纵观其121本书,推测其看的其他更多的书,其涉及的面基本都与课堂教学、与现代教育密切相关,书名新颖,基本上都是xx年以后出版的书籍,许多都是xx、xx年出版,而且以国外新书居多。可见他是紧跟时代步伐,追随世界教育发展脚步的时尚达人。因为紧跟国际教育,用国际眼光看我国的教育、引领我国的教育改革方向,因此他对教育、教学,已经达到了“游于艺”的程度,游刃有余,自由游走于教育领域之中。之所以达到这样的程度,这和他大量读与教育类相关的书是分不开的。
二、善于联想
常老师在看了《读书成就名师——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》后写的《名师成长之路》中介绍了该如何去读书,他列举了李镇西的,“读书的秘诀无非是联想与思考。联想是读出自己的共鸣,与生活、经历、情怀、时代接通;思考是读出问题,思考、质疑、不轻易相信。”常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善于联想的达人。常老师的书评中,他在文中时常提及个人的生活、学习经历。如在《电影的教育价值》一文中,先生讲述了自己七八岁在村子里看电影的经历,这和我幼年生活环境相似,我的童年也有夏天夜晚搬着小凳子和乡亲、伙伴们一起看电影的经历,因而文中这一段描述,我与他产生了同感。常老师能将看过后的深奥的理论具体化、形象化,时常能引起我的共鸣,读来非常简单易懂,非常亲切。
三、善于思考
还是在《名师成长之路》中常老师列举了吴非老师的成长之路之经验,“吴老师强调,一名教师能走多远,取决于他能否独立思考。有了思考能力,就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东西。而读书正是培养教师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。”我拜读了常老师的《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》一书后深深感受到常老师的智慧,他对阅读得来的知识的深刻思考,是常人无法做到的,特别像我这样的按部就班的老师,缺乏自己独特的思维,也就很难有阅读后更多的获得感。
常老师对于阅读而得来的知识,能够结合我国教育实践,提出某些理论该怎样应用于我国教育实践的具体想法。如他说到的大数据问题,这几年我也听到人们对大数据的讨论,但自己从来没有读过类似《大数据时代:生活、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》之类的书,而常老师就能及时拿来阅读,并在《教育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》一文中,他提出教育内容要进行革新,教学方式要进行革新,学习路径会发生变化,还要防止对数据的痴迷。在《慕课来了》一文中,他又提出中国的慕课应该把职业教育当作主战场,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;在基础教育阶段,可以将翻转课堂作为抓手,推动教育的转型发展等。可汗学院、翻转课堂等我们校长也都在教师大会上或自己介绍,或请有关专家来做专题讲座,我都是听过了,知道了,就好了。如果也能像常老师那样找一些书再去看看,再结合自己的教学有所思,有所用的话,也许我的教学之路也会达到“游于艺”的境界。
四、善于总结
常老师读的书中,有些我也曾经拜读过如佐藤学著的《静悄悄的革命——课堂改变,学校就会改变》,《让学生都爱学习 ——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》唐娜·沃克·泰尔斯顿著等。特别是佐藤学著的《静悄悄的革命——课堂改变,学校就会改变》一书,对于书中说的许多观点我非常赞同,因此本人拜读过好多次,在教育杂志上每次介绍佐藤学的文章我都如饥似渴研读,对于资料中介绍的一些方法我尝试在教学中加以应用,自我感觉自己在课堂上也逐渐学会了倾听学生,也更多关注学生的学情,和同学建立起了更和谐的师生关系。拜读了常老师的《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》中《课堂改变,学生就会改变》让我明白,常老师之所以能成为名师,导师,就是常老师看了书后能善于总结,能结合教育规律,总结出一些观点如他看了《静悄悄的革命——课堂改变,学校就会改变》一书后就总结道“支撑教师每天在教学领域发挥创意和创造性的是以下三点:给每个孩子学习的尊严、专注教材(学问)的发展性、我们自己的教育哲学”,而我一点都没总结。
如果我也能善于去找教育类的适合自己的新书;善于联系生活教育实际;结合自己的教学困惑善于思考;像常老师那样每周一本书,一篇读后感,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总结出来,写下来,估计未来的我对教育教学会更加游刃有余,也能达到“游于艺”的高度。
敢问自己以后成长的路在哪里?路在自己的脚下!!!
文档为doc格式
【《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》心得体会】相关文章:
Copyright © 2024 卫华心得网 www.shaolindz.com 版权所有